台灣雀巢自2010年開始,率先與董氏基金會聯手發起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的三年計畫,深入全台11所小學,鼓勵孩子「健康吃,快樂動」,並以「多喝牛奶」、「五穀蔬果多多益善」及「每天吃早餐」三項主題,結合互動的趣味活動,展開均衡飲食的宣導,共計影響近5,000名學童,成功帶動社會大眾對於孩童營養均衡的重視。而在成功推行為期三年的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後,台灣雀巢與董氏基金會在2013年決定再接再厲,招募15所新的小學參與二年的延伸計畫, 預計嘉惠6,500名學童。並且加強聚焦於家長與孩子對健康飲食的認知同步,增加了親子飲食矯正營,期望透過提升家長對於營養攝取的概念,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健康的飲食環境。
三年計畫成果顯著成功提升兒童健康飲食意識
台灣雀巢表示,雖然營養教育不是升學過程中必要的學科,卻是生活裡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。在三年宣導活動的努力推行下,針對過去參與計畫的11所國小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;結果顯示:每日攝取乳品的學童比例,自原本的59.2%提升至70.3%;原本有將近一半的學童完全不吃全穀類(48%),後來減少至8.5%, 改善程度達到82%;而目前更有84.8%的孩童,有天天吃早餐的習慣。由此可見,兒童的健康飲食意識日漸抬頭,藉由計畫中的趣味互動活動,更能將飲食均衡的重要性深植至其心中。台灣雀巢強調,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深入各大校園,不僅要教導學童營養均衡的重要性,同時也跟教師們做了深度的溝通,讓營養教育課程不只是課堂上的教條,還可落實在生活中。根據雀巢瑞士總部最新統計,截至2012年除了台灣,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於全世界共有68個計畫,分別在64個國家同步進行,估計約有5,400,000個小朋友接觸到營養均衡的教育。在雀巢致力於創造共享價值(Creating Shared Values)的精神之下,將持續推行此項活動,預計在2015年能推行至雀巢所在的全球80個國家,嘉惠世界各地的小朋友。
兒童飲食健康環境需要家長配合營造
家庭是兒童生活習慣的養成重地,家長的觀念及配合程度則決定了孩子絕大部分接觸的飲食環境。根據2004年國際肥胖期刊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)的一篇研究指出,父母本身的飲食行為,對於兒童食物偏好的發展極為重要。對於食物的偏好,一開始由基因決定體質,例如喜好甜味或鹹味或不喜苦味與酸味。尤其2歲以後,有可能因為某一次嚐試新穎特別的食物,帶來不舒服的感覺,從此對其產生反感;但遺傳的體質可以從生活經驗中做調整,父母在兒童發育早期階段扮演重要的角色。父母的風格對於兒童食物偏好發展是個關鍵因素,兒童大都喜歡在正面溫馨的氣氛下用餐。兄弟姊妹、同儕、父母同時扮演兒童的模範,以鼓勵兒童嚐試新的食物,新的食物重覆出現在餐點裡,也可削減兒童不喜歡的程度。董氏基金會針對計畫內的學童及家長進行的「兒童生活及飲食」問卷調查發現,儘管「雀巢健康兒童計畫」持續溝通,卻有46%的家庭沒有供應五穀雜糧類飲食;而計畫實施前有79%的家庭有固定存放零食和飲料的狀況,在三年計畫之後仍有47.8%的家長習慣依舊。
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,雖然在校園落實的部分推行的相當成功,但部分學生回到家庭後,因為家長無法配合準備健康的飲食,而造成計畫的缺口。許主任表示,兒童身邊的大人肩負了替孩子飲食均衡把關的重要責任,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,家長反而容易忽略三餐的營養均衡。這樣的情況,令推動「雀巢健康兒童計畫」的台灣雀巢及董氏基金會感到相當憂心,並開始思考對於家長認知的「再教育」。
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再推兩年延伸方案
而據英利茲大學2012年研究發現,有和家人一起用餐習慣的兒童,蔬果攝取量會比很少或從不和家人用餐的兒童多出95~125公克,美康乃爾大學2012年研究指出,26歲以上的成人喜歡餐盤中有三種食物和三個顏色,但5~12歲的兒童則喜歡有七種食物和六個顏色,也喜歡食物排成笑臉、動物圖形等,在餐點外觀多下工夫,就可以讓孩子大口吃健康食物。因此,2013年,台灣雀巢與董氏基金會決定延續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的推廣,並推出二年延伸方案。除了繼續以「健康吃、快樂動」為二學年共四學期的教育主題外,未來兩年裡,「雀巢健康兒童」並於暑假期間增設免費親子飲食矯正營,邀請家長參與課程,與孩子在互動中共同成長學習營養知識。
值得一提的,矯正營獨立拉出一個專屬於家長的「fun飯」活動時段,由營養專家現場貼心傳授家長「如何簡單打理營養均衡的美味料理」、「讓孩子笑嘻嘻吃下討厭的食物」的秘訣。例如,多運用共餐、烹調變化及環境營造等技巧就可以讓孩子多吃健康的食物;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也期待能帶領家長,一同打敗兒童偏食問題。而台灣雀巢並將參考全球各地的成功案例,持續改善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內容,從自「小」灌輸營養教育,進而為全民的健康盡一份心力。
留言列表